
本報訊 3月22日,筆者走進原陽縣陡門鄉回灣村的連棟溫室大棚內,只見一棵棵直徑約20厘米的香蕉樹整齊排列。高大的枝莖,碩大的葉子,一串串柱形香蕉倒掛,長勢喜人,一時間仿佛來到祖國的南方(如圖)。
該村溫室大棚種植基地負責人林盛東,原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,他已有18年的香蕉種植經驗。他因緣際會來到原陽縣,將香蕉引入當地的溫室大棚。據了解,香蕉原產亞洲東南部,我國的臺灣、海南、廣東、廣西等地均有栽培。香蕉要求的生長溫度為20攝氏度至35攝氏度,最低不低于15.5攝氏度,以前在北方不能種植。林盛東告訴筆者,回灣村的溫室大棚建成后,能夠滿足香蕉需要的溫度條件。經過一年試種和精心呵護,40畝香蕉即將成熟。5月1日至30日就能采摘,從目前長勢看,一棵香蕉樹可收獲40公斤到50公斤香蕉,畝產可達到4000公斤以上。
“南蕉北移”獲得成功,省去了長途運輸的不便,成本自然降低。同時,消除了提前采摘對香蕉口感和營養的影響。原陽縣種植的香蕉,在樹上能長到自然熟,從甜度和口感上,保證了原汁原味。由于生長周期稍長,每畝產量要比南方高出20%~30%,經濟效益也將隨之提高。
近年來,原陽縣努力打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“組合拳”,大力發展生態農業、休閑觀光農業、有機農業,大力實施黃河灘區“四園三場”建設,精品果園品種多、規模大。香蕉、火龍果等南方水果的成功“落戶”,不僅滿足了人們對新鮮、稀特、優質果蔬的需求,同時增加了灘區鄉鎮新型種植栽培模式,為助推農村產業振興發展、帶動農民致富發揮了積極作用。
(牛玉珍 李彥軍 文/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