質量是保護水資源的基礎,但是僅僅有一池清水還是遠遠不夠的。如何能夠讓水里有草、草里有魚、岸邊漸綠,讓曾經被破壞的水生態系統恢復起來,已經成為了各地面臨的新問題,這也是碧水保衛戰進入深入階段的必然趨勢。
我們接下來到浙江和河南去看一看,在浙江湖州市德清縣下主湖,水下森林公園,兩名保潔人員正劃著船進行日常打撈清理,以前這里是獵物類水質的水塘。2018年以來,德清縣在全縣范圍內因地質疑,開展以水下森林為核心的水生態修復工作,通過種植枯草等本地水生植物,構建以沉水植物,微生物底棲生物,浮游生物和魚蝦為食物鏈的水生態平衡系統。
監測數據顯示,這些以水下森林為核心的小微水體生態系統,各項污染物指標明顯降低,主要指標達到了地表三類水的要求,本土的螺絲水蚌,土布魚等水生動物種群已經開始恢復,水體及周邊景觀效果也大幅提升。水里生態好了,岸上也要綠起來,在河南省黃河兩岸炎黃生態狼道的建設已經接近尾聲。在濮陽市范縣,工人們正在黃河沿岸套中玫瑰和經濟樹種杜仲,未來廊道將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。


截至目前,黃河河南段南岸生態廊道,已累積完成綠化10.7萬畝,三門峽段庫岸一體天鵝齊飛,洛陽段湖光山色美麗鄉村,新鄉段河灘共賞田園花海。